※ ※ 文化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官网开通运营 ※ ※ 中国领导干部网荣获新媒体最具特色门户网! ※ ※ 中国乡协传统文化发展联盟成功运营!
您所在的位置: > 名家访谈 >

著名毛体书法家刘三民先生的毛体情结

时间: 2015-05-29 15:05 作者:秩名 来源:未知 点击:
        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专此采访了名毛体书法家刘三民先生,共同回忆那已走过的光辉岁月,回顾那烽火凝练的不朽岁月,多少的感动涌上心头,相信亲临共和国那段峥嵘岁月的人们不会忘记。经过岁月條荡,如今容颜已老去的那些革命斗士们再次聚首,当追忆那段岁月的片段时,毛体书法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毛体书法是以布局严谨,用笔恣肆,遒劲刚健,苍劲有力且极具个人特色的书法艺术。以章法纵横驰骋,笔墨潇洒淋漓而著称于书坛。

刘三民,现为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毛体书法家研究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十大杰出创作特别贡献人物,北京清大华文书画院院士,“中国韶山网”毛体书法驻站大家。他自幼酷爱书法,楷书苦学颜柳,后兼习右军、岳飞行书,潜心研究毛体书法近50年。在书法和艺术上受张海、陈天然、谢瑞阶、牛光甫等人的指导,颇有建树。自1984年参加河南省书协举办的“首届中原书法大赛”至今,作品先后在省级以上举办的各种书展中获奖、入展、入编30余次。

然而在他诸多荣誉背后,与毛体的相遇却是在极其偶然的过程中开始的。年轻时候的刘三民是一个为人热情,在人们心中勤快,干练,善于学习的好小伙。18岁的刘三民当时在汝南县某公社当通讯员,每天除了帮各个办公室的领导们提水、扫地、收发报纸、信件外,还负责给领导们写个广播通讯稿等。勤奋的刘三民在工作之余也爱翻着看些报纸,因自小家庭贫困的原因,文化程度不高的他,阅读时难免被些生僻字给绊倒。然而好学上进的刘三民,就是利用微博收入省吃俭用,买来字典当做自学的老师。久而久之,在那些以往遇到的生僻字面前,刘三民不仅可以轻快的浏览阅读,知识面的拓宽也令他在广播通讯稿的写作中受益匪浅。

1963年春天,偶然翻报纸时,不经意间翻到有毛主席题词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当时不懂什么是书法的刘三民,只是觉得这字漂亮,拿在手里长时间不舍得丢去,要是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写这么好那该有多好啊。无限的眷恋之情,令其不自觉的投入进来,这一写就再也放不下。至今已有将近50个春秋的研习,严寒酷暑,从未间断。

谈到最初的练习,动人的往事流露在他的脸上。为了写好这些字,他把办公室落满煤灰的8张桌子当成练习场,用手指头当毛笔,厚厚的粉尘代替了纸张。刚擦完的桌子,在他工作回来之后又落下了厚厚的一层灰尘,没来得及收拾的他又练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练习,临习之余也总结出自己对毛体书法练习的一些诀窍。首先作者要热爱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其二,对毛主席的诗词要有所理解;其三,对毛主席独特的人格魅力要有自己的感悟;其四,要写好毛体书法必须要有楷书和行书的功底,为了写好毛体他先开始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等,临柳公权楷书20多年,对颜、柳、欧、赵、魏等各体遍临,最终形成个人书法风格;其五,必须有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说起他的书法历程,作品中最为得意的便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对这7字如此珍爱的原因不难被人理解。雷锋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他一以贯之的人生准则。“向雷锋同志学习”他是用心在读、在写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他,对帮助那些需要帮助,向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手,更是他时刻恪守的原则。他曾说:“作为一个书画艺人,在有人需要的帮助时,别说是捐出一两幅作品,就是捐款也是因该的。做人缺啥都不能缺德,做人要仁义、善良,从艺要讲德艺双馨。作品是心血的凝聚,有很多人说书画家作品珍贵,可也要分场合,有时该奉献的时候必须无条件地奉献”。

不施春风难得秋雨,2008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毛体书法家排行榜大赛中名列十佳前三名,同年他创作的毛泽东“沁园春·雪”第三幅毛体书法作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其作品曾被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侄女毛小青、侄孙毛宁科,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儿李紫阳,开封大相国寺方丈释心广,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湖南齐白石艺术馆,上海红十字会,上海世博会等单位和个人收藏。

近年来,刘三民的书法活动及作品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中国书法家》、《魅力中国》、《河南经济报》、《河南科技报》、《青年导报》、《河南工运》、“人民书法网”、“中国韶山网”、“河南干部网”等多家电视台、报纸、网站宣传报道。(编辑:张玉树  原宇凯)

 

纸上壁立淡定  毫端流淌从容

--------刘三民先生书法艺术印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走进了书法家刘三民先生的工作室,意外地看到了他写的毛体书法作品。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然而毛泽东还是杰出的一代诗人和书法家。在毛泽东众多墨迹中,传世佳作主要为行书,行草和草书,这些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则是毛主席记录中国历史发展一个最好的特殊见证。毛泽东用他的笔见证了一个新中国的艰难崛起。刘三民用他的笔见证了毛主席的见证。刘三民自信地表示,如果不理解毛泽东所处的时代背景。如果不好好领悟毛泽东的诗人胸怀,那是很难练好毛体书法的。
 
     从刘三民创作的泽东《沁园春。雪》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字面上看,给人停留在时间与空间的万千变化中,把真实的创造性与稍加变动的模仿区分开来。他在临摹与实践毛体的基础上,试图将作品中重要的艺术元素,这些为人们珍惜的东西保持着毛体书韵的奥秘,每每显示出毛体横刀立马,气吞山河的神韵气象。刘三民可谓对毛体的研究悟出了永恒之飘逸,雄强又不失法度。注定以其自身的“见证”与实践证明他再现伟人探索的艺术之境,绝不是靠一点感觉就能做到作品表现的内涵。更多的时候是以作品中他所希望的主观审美,在于表现书法内涵中有没有思想的成份,或者说引向思想的可能性。在一切可能的思想范围内寻找毛体无限深邃的意境和独特超越的流畅美感。
 
     刘三民创作的《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笔触流动结构的开张和洒脱雄浑上,首先让人联想到毛主席书法气势磅礴的魅力,细细品察各字之间的结构,表达着深层内质对节凑化了的自然,成为反映妙在裹锋,其笔势圆劲挺拨的草书之上。之所以达到此种境界,既充分显示出流畅狂放的特点,又极尽草书“形”与“状”的互借法则。艺术灵魂的核心是儒雅和高贵的,他的这种人文气质已经体现和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了,使他的作品往往是一气呵成,气吞万里,别有境界。刘三民先生书法创作正在佳境,况且笔力苍键,学养滔天,我想先生明天的书法应该成更大淡定从容之气象。
      天下韶山网讯(记者 万泱华)11月18日,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三民老先生来到我馆,现场书写七幅毛体书法作品赠送给我馆。
   刘三民老先生手持毛笔,凝神聚气,下笔时淡定自若,落笔处自然流畅,七幅书法作品一气呵成。“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实事求是”、“卜算子·咏梅”,一幅幅龙飞凤舞的毛体书法作品从刘三民老先生的笔下浮现。
   据刘三民老先生介绍,他是因为热爱毛主席,所以练起了毛体书法,几十年下来,现在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自己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与感恩之情。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员章程组织机构法律声明
备案号:京ICP备20200435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