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干部网北京讯:在难忘的2015年即将过去,美好的2016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由中国乡协会长助理暨艺术发展中心张玉树主任、石礼顺常务秘书长、李瑞峰副院长、周副院长等一行四人,不辞辛苦欣然接受满洲里市政协领导的盛情邀请,定于2015年12月21日正式启程踏上北国文化开拓之旅。他们四人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日子里,将来到祖国正北方满洲里市等多地调研考察长期战略合作项目,展开形式多样而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合作、现场才艺展示、采风创作笔会等系列活动。在这一个多星期时间里,各位老师还有幸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冰雪文化节”以及欢度圣诞节平安夜、迎接元旦新年中度过了。据张主任介绍,当我们2016年新春佳节过后,将由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赵景伟老师亲自组织率领的文化交流采风之旅考察团又将在该地附近的“呼伦贝尔、根河市、鄂伦春旗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相关文化走基层系列活动。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在2016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又是一个开门红!昭示着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的事业发展与日中天,前程不可限量也!必将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加骄人的业绩和美好的前景!衷心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并关注我们书画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良师益友们!据悉,这次活动是在参加东北地区其他文化交流采风笔会活动结束之后,由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张会长暨中国领导干部书画分院石秘书长、李副院长、周院长书画家同仁共同决定,他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朝着中、俄、蒙三国边境城市,即中国最北端北大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拉开了调研考察、采风创作、文化交流合作系列活动的帷幕。是为了下一步方便于文化部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等单位更好对接资源搭建优良平台,为筹备成立“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满洲里分院、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中俄蒙边创作基地、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内蒙古分会”相关事项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敬告: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非常多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传承而不失,靠得是文化匠人的坚守。做文化要耐得住寂寞,相伴一生是手中的刀、手中的笔、手中针线,他们除了给人类带来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外,也传递了一种心火相传的匠心精神,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游刃有余、天衣无缝,就是这种精神最直白的表达。什么是真正的事业?平台和团队?事业是一群人一起干一件一生都干不完的事情。事业是持续的深入,用心在经营。事业型的人士必须有“盈利模式、合作平台、团队人脉”等经验积累,才能传承创业思维和成功价值。因为我们在此衷心祝愿事业型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们精诚团结、事业早成更上一楼! 在当今时代,求和谐、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干不过一个趋势。团队+系统+趋势=功成名就(即名利双收是也)。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会走得更远!你能整合别人,说明你有能力;你被别人整合,说明你有价值。在这个年代,你既整合不了别人,也没人整合你,那说明你离成功还有很远很远。”(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培训办副主任、中国乡协会长助理兼艺术发展中心主任、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领导干部网CEO、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理事长、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联盟荣誉主席、《华夏丹青》杂志社社长、《领导科学与艺术》杂志社总编辑、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法人暨总策划张玉树主任向大家致以2016新年即将来临前的祝福和最良好祝愿!)
满洲里市情及概况: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 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23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下辖国家级的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国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扎赉诺尔矿区和自治区级东湖创汇农业区。据悉,满洲里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2002年喜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城市殊荣,2003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获自治区七星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满洲里市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魅力无穷,被誉为“北疆明珠”。绿草如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辽远无际;碧波荡漾的呼伦湖,纤尘不染;巍峨耸立的国门,庄严肃穆;热情奔放的蒙古风情,雄浑厚重;承继远古文明的扎赉诺尔文化,源远流长;中西交融的城市风格,独具魅力。这一切编织成一幅幅自然生态与现代景观、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与异域风情交融和谐的优美画面,令无数海内外游人心驰神往。经过百年风雨洗礼和十年开放磨砺,满洲里市已经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口岸名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我党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四十年代,苏联红军从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满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满洲里作为共和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1992年满洲里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后,满洲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边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日本、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形成了贸易、金融、运输、仓储等综合发展的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体系;构建起了易货贸易、现汇贸易、旅游贸易、转口贸易并存的对外贸易格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铁路、公路、管道和航空并举的立体化运输体系日臻完善。旅游产业独具特色,异域风情游、跨国商务游、自然生态游并重的旅游产业框架正在形成。10年来,满洲里口岸共疏运进出口物资5500多万吨,上缴关税、代征税120多亿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日的满洲里正以中国改革的缩影、向北开放的窗口、亚欧陆桥的枢纽、一带一路的对接崭新形象屹立于祖国北疆。(编辑:周云)
满洲里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的(准地级市),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全市总面积736平方公里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 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气候属于寒温带气候。满洲里市总人口30万[1] ,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而闻名遐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
(责任编辑:admin)